撰文者:謝依婕 職能治療師
你或是你的是家人是不是也有一樣的苦惱,中風初期,天天到復健科報到,電療針灸中西醫合併治療,但1-2個月過去的仍然不見成效,失望之餘開始懷疑自己花了大筆的時間和金錢到底有沒有效果?自己還要維持多久才會看見曙光,陷入憂鬱沮喪的情緒中呢?讓專業的治療師給您解答。
復健多久才會有成效?哪些因素會影響復健成效?
- 中風後的嚴重程度
- 復健的時間頻率、次數
以下列這篇研究舉例,研究中提供找了1,412位不同能力的中風患者,每週3-7天提供的分鐘數為 90 到 1,288分鐘不等的復健訓練。訓練項目包含13種上肢康復、5種一般復健、2種活動度訓練和1種下肢訓練。
研究在經過為期2周到6個月復健訓練後,研究發現:
- 中風後急性期,日常生活活動的進步沒有明顯進度,但上肢和下肢活動會有微小的進度。(圖一)(圖二)
- 研究發現如果同一種復健訓練累積超過1,000分鐘以上(16小時),成效會相較研究中對照組表現較佳。
(圖一)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間與成效圖(橫:不同訓練總量訓練時間;豎:復健成果)
多數研究在2,000分鐘內,成交差異不明顯,但時間增加則訓練成效小幅成長。
(圖二)上肢受損訓練時間與成效圖(橫:不同訓練總量訓練時間;豎:復健成果)
可以看到各研究訓練時間的增加、成果趨於進步
以上研究告訴我們:
- 短期要看到日常功能的進步是很難的但仍然有幫助,不要氣餒。
- 復健訓練投入時間的長短和頻率才是快速進步的關鍵。
如何才是有效的復健?
- 強化大腦跟動作神經連結為復健目標
- 越多次的高品質重複練習。
- 每次都要專注在練習的動作
中風是大腦神經大面積受損,所以中風患者等於大腦被洗掉一大半的神經連結,復健就是將動作使用的神經網路,從身體再接上大腦,所以中風復健最關鍵的就是強化大腦跟動作神經連結為復健目標。
學習專注很重要,如同嬰兒要學習翻身,也要重複好多次的練習,如同大學考試,也是要反覆讀著相同的考題和範圍,中風復健也是一種學習,我們需要反覆的、專注的練習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活動都需要有意識的感受動作的啟動、動作的運用、肌肉的收縮等等。
雖然目前沒有準確的研究說明要多少時間的練習才能有效進步,但以本篇參考的研究中,同一種訓練要練習超過1000分鐘,就是16小時以上,會比較有明顯的進展。這提供給我們一個方向:時間的多寡,也會直接影響進步。
什麼樣的復健安排才是對的呢?
- 能讓目標動作發生的復健就是理想的訓練
- 適合目前患者能力的訓練(有點難又不會太難)
答案因狀況可能會有不同的安排,如同中風嚴重的程度,痙攣很嚴重的患者就需要先將痙攣問題處理,都沒動作的患者,就需要先誘發動作,但能讓您目標動作發生的復健就是理想的訓練。
舉例來說,您希望能夠抓到水杯,目前的訓練可以幫助您舉起手臂、軀幹向前以及手指抓握,您的訓練中可以訓練到以上3個動作,且你可以嘗試部分達成,那就是好的訓練。
在訓練中治療師會依照你想完成的目標,將動作拆解,去思考目前你可以先完成哪一項動作,一步一步的引誘你達成最後的目標動作。
所以一個好的復健訓練是剛好的挑戰,並且可以讓你按照步驟進步。
最後,中風復健是長遠的路,祝福大家一起在復健的路上進步。
更多與中風相關的文章:
- 過了黃金復健期,還要繼續復健嗎?
- 上肢復健方法百百種,該選哪一種?
- 中風後雙手如何復健?一條毛巾就搞定!
- 「雙重任務」讓中風患者走得更穩更安心!
- 中風復健應該選擇醫院、診所、護理之家還是治療所?
- 腦中風各種訓練手法,訓練該如何安排時間,才能有效恢復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中風復健?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

嗨! 我是小依職能治療師,活躍於台中社區和長照的職能治療師,喜歡創作和挑戰,希望能讓身邊的人都從職能治療或是從我身上得到療育的力量和健全的生活。
粉絲專頁:小依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