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上肢復健方法百百種,該選哪一種?

撰文者: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許多患者會聽到各式各樣的治療復健方法。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說相信醫療專業很好,但如果中風患者及家屬對於治療的方法有更全面的了解,對於復健的動機及治療成效都會有提升,也可以避免誤信坊間的各種不實廣告宣傳。

認識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我們常聽到某某某是「可造之才」,其實對每位中風患者的大腦來說也是 。中風患者因大腦受到損傷,導致動作功能受影響;如果大腦給予足夠且正確的訓練量,大腦就會開始學習動作,逐漸塑造成我們想要的動作功能。

回顧所有的治療方法,皆透過神經可塑性來協助患者學習動作,恢復大腦受損的動作功能。

依照不同復原進程,給予不同治療處方

不同的治療方法皆依照中風恢復的進程,而有其適合的族群(圖一)。以下分為三種階段介紹:

  1. 重度階段
  2. 中度階段
  3. 輕度階段

重度階段

我們會給予患者許多重複性動作誘發的機會,讓患者從無到有初始的動作,替未來的功能性訓練做準備。除此之外,感覺訓練也很重要,觸覺、本體覺、運動覺(對於自身手部動作的感覺)能提供患者更多的神經回饋,有助於日後動作學習,因此我們也會納入重度階段訓練中。

中度階段

每種日常活動都由不同的小動作所構成,就像拼圖一樣,我們強調針對每一個動作細節來做訓練。例如:抓物品、放開、抬手,反覆練習,來幫助患者逐漸恢復因中風喪失的生活功能。

輕度階段

生活功能訓練是這個階段的重點,我們著重於個案能從事的日常生活活動,以回歸獨立生活為目標。例如:煮飯、拖地、洗澡等,並鼓勵引導患側手大量的參與。

 

依照中風嚴重度,有相對應之治療目的與方法

(圖一)照中風嚴重度,有相對應之治療目的與方法

 

大分類依照不同的嚴重歷程治療師會給予不同的建議,但請切記,治療方法並非絕對,而是作為你接受治療的參考。

一對一個別化的介入是趨勢

上述提及治療方法的選擇從來不是「1+1=2」,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目前沒有方法可以證實,某治療方法絕對有效。一個治療方法的成功與否必須考量患者的中風復原程度、復健動機、甚至是家庭動力等。

治療師是你最好的教練,可以一起討論屬於你自己個人化的介入方針,打造你的復健最佳藍圖。照著治療師給的指示反覆練習,提高療效。許多研究指引(Guideline)亦證實,專業治療師對於復健療效之重要性。

 

「復健就像是澆花,你的努力都會成為未來的養分!」

一個經驗豐富的園丁,不會一次澆一大盆水;相反地,反天澆一點水,並且持續不斷地澆。因為他們相信持續的澆水,才會讓花朵盛開。不管中風多久神經可塑性都是持續發生的,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找到適合的方法,持之以恆的復健是必要的。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中風復健?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

腦中風復健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