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鄭健寬 職能治療師
中風對個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影響深遠,特別是在行動能力方面。想象一位喜歡烹飪和散步的老奶奶,在中風過後發現自己的右手和腿動作不靈光了,連最簡單的從椅子到廚房的移動也變得困難,她變得需要依靠家人的幫助才能安全行走,這對她的生活獨立性是一大打擊。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有效的攙扶技巧,來支持像她這樣的中風病患重新找回行動的自信。
接下來將會把攙扶中風個案行走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說明:
- 攙扶者的站立位置與手擺放的位置
- 攙扶過程給予的口語指令與回饋
- 攙扶者所需留意的輔具、衣著、環境注意事項
一:攙扶者的站立位置與手擺放的位置
攙扶者站立位置
為了避免個案跌倒時倒向患側邊,攙扶者應要站在患者的患側邊,並盡量靠近患者。
手部擺放位置
以關鍵點控制(key point of control)的技巧來說,從個案近端的髖部、肩膀,到遠端的手腕、手肘、腳踝等都大多是治療師為了因應臨床操作上而會擺放的位置。
不過一般來說,會建議攙扶者將手輕放在個案的髖部,不僅可以提供支持,還可以讓你感覺到他們的平衡狀況和行動過程的準備情況。這種控制關節的方式,能在不過度限制病患動作的同時,也能適時提供支撐。
若是有移位腰帶或一般腰帶的話(圖一),也可以改為提著腰帶幫助個案控制髖部。
(圖一)使用移位腰帶 (圖片來源:新北市輔具資源-瞭輔具)
二:攙扶過程給予的口語指令與回饋
在攙扶個案的過程,口語指導的技巧也有助於個案更好的執行任務。以下介紹兩種方式。
口語指令
在行動開始前清楚地用指令告知個案計畫,將能增加個案自行參與任務的過程,並且提供安全感。
例如:我需要你先將身體向前傾斜、我們要從房間走到客廳的餐桌坐下。
口語回饋
在行動的過程中視情況給予不同類型的回饋,能幫助個案得到更多資訊,根據結果和表現自行做出調整,增進獨立性。
針對任務執行過程的回饋有分為兩種,
- 第一種是針對執行「結果」的回饋,稱為結果知識KR(knowledge of result),對於正向結果直接的回饋比較有助於建立正向回饋,增進自信心。
例如:你剛才走得很好、沒有踉蹌。 - 第二種是針對執行「表現」的回饋,稱為表現知識KP(knowledge of performance),對於表現的具體分析有助於個案學習如何持續改善動作品質。
例如:你剛才走的時候,右腳沒有抬高、跨步太小步了。
以上兩種口語引導方式,都有助於攙扶者除了給予肢體上的協助外,更進一步增進個案的任務表現。
三、攙扶者所需留意的輔具、衣著、環境注意事項
接下來也簡單舉出在攙扶中風行走個案時可以留意的事項供攙扶者做為參考。
輔具使用
- 拐杖長度是否適合(約位於髖關節高,手肘微彎20~30度)
- 底座是否穩固底座
- C型是否有正確朝向外側(圖二)
(圖二) 輔具使用參考
衣著
- 褲子:是否褲管過長拖地(圖三)
- 襪子:於室內不穿鞋時是否止滑
- 鞋子:是否穿好、有無止滑
(圖三)注意褲管是否過長拖地
環境
- 光線:光線是否充足(圖四)
- 地板:是否止滑、有無積水
- 階梯:色彩對比度是否夠明顯
- 障礙物:活動空間是否有雜物
(圖四)確認環境是否明亮、無積水或障礙物
在支持中風病患重新找回行動自信的過程中,攙扶技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透過合理的站立位置、適當的手部擺放位置、有效的口語指令與回饋,以及注意輔具、衣著與環境的調整,可以提升病患的行動能力與安全感。
這不僅有助增加個案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自理的機會,更是增進他們自信與獨立性的重要步驟。家屬與照護者若能夠耐心學習並實踐這些技巧,將會是中風患者最有力的支持。
更多與中風相關的文章:
參考資料:
- 居家環境檢核表
- 長者防跌妙招手冊
- 移位腰帶 有夠厲害
- 基隆市輔具資源中心-四腳拐衛教說明
-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SingHealth-How to walk a Stroke Patient safely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中風復健?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