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找上我?巴金森常見症狀與簡單自我檢測

撰文者:鄭之姸 物理治療師

巴金森氏症為盛行率僅次於失智症之神經退化性疾病,病友多自50歲出頭起即可能開始症狀,由於病友在初診段時往往仍處於家庭經濟中堅,當得知罹病消息時不免既錯愕又焦慮。

然而,根據當今醫學發展,巴金森氏症不僅不再是令醫師束手無策的絕症,更有許多文獻指出,巴金森病友若能早期診斷、規律服藥,並搭配定時的運動習慣,便能有效延緩症狀惡化的速度,甚至有望維持自主生活能力15至20年。

因此,若觀察到自己或家人出現疑似巴金森的典型症狀時,千萬不要放置隱忍,反而在病程極早期便及時投藥並積極處理,才能使未來的生活品質最佳化。

說到這兒,不免有人感到疑惑:究竟出現哪些狀況時需要有所警覺、又該如何自我檢測進一步確認呢?別擔心,這些疑問即將在本文中得到解答!

巴金森氏症常見症狀自我檢測方式

由於巴金森氏症與負責掌管動作控制之基底核區域退化有關,因此病友也經常出現非自主之動作障礙,常見的症狀如下:

  1. 動作遲緩,意即動作變慢
  2. 靜止型顫抖
  3. 僵硬
  4. 步態與姿勢改變

 

動作遲緩

在日常生活中可觀察的要點如下:

  1. 行走速度變慢,或是擺手速度緩慢。
  2. 動作起始困難,如從座位起身、進出車輛時有困難。
  3. 動作進行到一半時出現不自然的停頓。
  4. 面部表情減少,心情愉悅時仍然面無表情,讓人懷疑是否在生氣。
  • 自我檢測方法:一隻手放在腰際,手心朝上。以最快的速度反覆翻動手心10下,並盡量做出最大最完整的動作。比較兩手的表現,看看是否有一隻手的動作品質較差,或完成的時間明顯較久? (圖一)

(圖一)動作遲緩症狀自我檢測

 

靜止型顫抖

靜止型顫抖可能發生在手、腳與臉上。肢體在休息時出現抖動,但若經提醒或在動作時顫抖便會消失。若發生在臉上時,在對談時可觀察到不自然的擠眉弄眼的情形。

  • 自我檢測方法:由於該症狀在自覺之下即可能消失,因此可能需要藉由親友回饋與平日自我觀察來判斷是否出現靜止型顫抖情形。(圖二)

(圖二)手部靜態顫抖情形模擬

 

僵硬 

肌肉出現不自然的僵硬導致影響動作表現,尤其在從事精細動作,如:扣釦子、切菜、使用筷子時的靈活度顯著下降。有些病友也會因僵硬而感受到肌肉緊繃不舒服的感覺,雖然透過伸展運動或熱敷等手段能夠暫時緩解不適感,但僵硬感很快又會再出現。

  • 自我檢測方法:此測試需要另一人協助。施測者輕托住被施測者的手臂,並請被施測者完全放鬆。隨後施測者需以穩定且快速的力道彎曲被施測者的前臂,並感受在動作過程中是否出現如齒輪般的阻力感,或是比較兩邊施測起來的表現是否出現很大的落差。(圖三)

(圖三)手部僵硬症狀檢測方法

 

步態與姿勢改變

依照不同臨床表現又可大致分為三種:

  1. 小碎步步態:意指行走時的步伐變小、跨步頻率變快,並且可能伴隨出現雙腳拖在地上且微微駝背的情形。
  2. 急促步態:在行走時的步伐越變越小,而身體重心逐漸往前,導致出現行走到最後發生好像快要跑起來,而且停不下來的狀況。
  3. 凍凝步態:雙腳有如被冰凍在地上一般,想要往前走,卻因為無法順利移動雙腳而一直卡在原地動彈不得。經常發生在步態起始、轉彎或是走道較狹窄的情況下。
  • 自我檢測方法:可以多注意自己或親友的行走狀況,如:行走速度是否變慢、是否曾被提醒走路時駝背等。而急促步態與凍凝步態的症狀通常較為明顯,若出現類似狀況時更需要多加留意。

 

結論

巴金森氏症若經早期診斷、早期控制,病友在15年內都有很大的機會維持正常生活能力,甚至也有已診斷30年的病友,在每天規律服藥、認真參與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之下,仍然能夠自己搭乘高鐵到外縣市拜訪朋友!

因此,若出現上述疑似典型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請立刻至醫療院所接受專業的診斷,如此才能為日後的生活品質有更多的保障。

 

更多與巴金森氏症相關的文章: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帕金森復健?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帕金森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