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療法:學會這三招,你也能輕鬆達到健腦的作用

撰文者:鄭凱文 職能治療師

很多家屬面臨失智症不斷退化,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想要帶長輩到日照或據點上課,但是長輩卻意興闌珊,只想待在家中活動,這時候可以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方面找出適合的活動?

失智症不斷退化?不妨試試「學習療法」

「持續比努力更重要」對長者是很適合的一句話,一開始可以先建立微習慣,才不會因為太過困難而造成反效果,這次要與大家分享日本的學習療法(Learning Therapy),它使用的方式簡單、時間不長,很適合作為日常認知活動的開端!

「學習療法」是由日本腦科學專家川島隆太所創立的,只要藉由「音讀、手寫、計算」三個步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能夠達到活絡大腦的作用。

川島隆太從實證研究中發現,當長者從事這類型的活動時,能夠刺激工作記憶的使用,而與其有關聯的大腦前額葉外皮的體積也會增加,而這個區塊與智能有高度的連結,因而證實其療效。(圖一)

 

「學習療法」研究中前後測之差異成效

(圖一)「學習療法」研究中前後測之差異成效
圖片來源:SAIDO learning as a cognitive intervention for dementia care: a preliminary study.

 

學習療法執行原則

在執行「學習療法」時要記得兩個原則,分別是「速度」、「記憶」,藉由這樣的模式才能達到最佳的作用。

  • 「速度」即是「提高運轉速度」,意指過程要「盡快」的處理數字、文字或者其他符號等,所以題目不用很難,只要像是「1+2」、「2+5」、「7-3」等即可,目的是讓腦袋能夠不斷運轉,而不是被困難的題目所停滯而停擺。
  • 「記憶」則是「擴大工作區域」,要擴大工作區域就是不斷的去「暫時記住」數字、文字或者其他符號等,比較有趣的方式可以像是寫下一句歌詞,請長輩複誦歌唱,主要是善用工作記憶區塊,讓大腦去短期記憶,達到活絡的作用。

學習療法執行秘訣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有效提升功效的三個祕訣:

  1. 每天做
  2. 過程求快
  3. 一天10-15分鐘

盡量每天都去執行,才能養成習慣,進而達到持續進步的作用,執行過程以迅速解題為主,讓大腦能夠快速運轉,如果因為題目太難而延滯,反而會減弱效果,最後就是不求多或長,而是求品質,所以時間不用超過十五分鐘,只要能夠在這段時間內聚精會神鍛鍊,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從以上的原則我們可以試著嘗試,將這樣的原則延伸到日常活動,調整成更具有活腦功用的設計,例如平常喜愛唱歌的長者,可以試著將步驟調整,將音讀及手寫的步驟融入,不僅能夠達到娛樂又能健腦,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妙計呢!

也可以將這樣的活動變成認知紙本,讓長者明天都能書寫操作,養成健腦的習慣。以下提供筆者簡易製作範本(圖二),有興趣者不妨去市面上找適合的認知作業開始執行吧!

 

紙本範例示範

(圖二)紙本範例示範(圖片由鄭凱文職能治療師製作)

 

更多與失智症相關的文章:

參考資料:

  1. SAIDO learning as a cognitive intervention for dementia care: a preliminary study.
  2. 學習療法簡介-一個活化腦部的實證療法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失智症療程?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

失智症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