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跌倒居事故死因第二!三招預防長者跌倒

跌倒是長者受傷就醫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106年國健署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之長者在過去一年曾跌倒的比例為16.5%,代表在每六人中便有一人跌倒。

跌倒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導致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心理層面也可能因擔心再次跌倒而減少活動量、失去獨立自主性,增加家屬照顧負擔。

經常有長者原本身體硬朗,卻在一次的不慎跌倒後,開始浮現許多狀況,雖然跌倒的危險因子是複雜且交互影響的,但我們仍能提高警覺、經常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維持活力與自信,享受美好的晚年。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三個問題來檢視自己是否有跌倒風險:我走路或站著時會覺得不太穩、我會害怕不小心跌倒、過去一年我曾經跌倒過,若以上情況任一回答為「是」時,可以透過本文初步檢視自己是否有需要改善的生活習慣或行為,再由專業人員進一步評估可能造成跌倒的危險因子;而回答為「無」者,亦可根據下文來維持自己良好的健康狀態!

適度運動

良好的下肢肌力有助於支撐身體重量、保持軀幹直立,柔軟度則能讓身體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在不幸踉蹌時,平衡感能幫助身體找回重心,因此,運動是能提高肢體協調性以降低跌倒風險的有效方法,您可以選擇散步、游泳、瑜珈等低衝擊性的運動,也可以到社區據點參與運動課程,在增進身體功能的同時,還有機會結交新朋友。以下提供您幾個基本的防跌動作(圖一):

(圖一)基本的防跌動作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國民長者防跌妙招手冊)

 

 

保持居家環境安全

地板

保持地面乾燥且整潔,注意不要在走道或樓梯上堆放雜物,避免使用會滑動的地毯或地墊,隱藏或固定好延長線及家中電器的電線。

光線

確保居家環境有充足的照明,特別是要夜間也能清楚辨識照明開關處,也可以安裝感應式電燈,避免在昏暗的環境中行走。

扶手

在浴室、樓梯和走道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裝堅固的扶手或扶手欄杆,以提供額外的支持和平衡。

防滑措施

在浴室和廚房等容易潮濕的地方,可以使用防滑地墊或防滑藥劑,減少滑倒的風險。

 

注意個人行為與習慣

穿著適合的鞋子

外出穿著防水止滑的鞋子,盡量選擇橡膠底、鞋紋深並且合腳的鞋子,在家中則可選擇有止滑功能的襪子,或是加上止滑拖鞋。

注意腳步

行走時盡量抬起腳、保持穩健的步伐,且避免急促的動作,尤其從座位上站起時,要先慢慢調整站立姿勢再行動,避免頭暈或暈眩。若需要使用拐杖或行走輔助工具,要確保其穩固且適合身高。

藥物管理

當您使用特定種類藥物或多重用藥時,就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因此要了解目前使用藥品的特性和副作用,服藥後若有異常、不適反應,務必在回診就醫時告知醫生,以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或種類。

 

跌倒是一個高發生率的健康議題,目前已有許多防跌研究及計畫,透過本文提及的要訣,讓我們一同意識到預防跌倒的重要性,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與健康,創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資料: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