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巫佳倫物理治療師
你有沒有試過抱著孩子時感到手腕疼痛?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手腕疼痛可能原因
手腕疼痛可能原因包含兩個:
- 媽媽手
- 腕隧道症候群
媽媽手
抱小孩時,手臂和手腕需要長時間維持一定的姿勢和力量,尤其是當小孩重量增加或抱持時間較長,手腕肌肉力量不足就容易疲勞和緊蹦,就可能導致手腕疼痛出現,最常見的就是「媽媽手」。
而媽媽手的真正成因並不是很清楚,不過目前醫界傾向解釋為過度使用或重複使用拇指所造成的。手腕過度使用或出力不當導致手腕肌腱發炎,使腕部「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腱鞘之滑膜內層發炎造成狹窄,而影響肌腱自由滑動,是一種慢性肌腱炎。必須注意的是,若媽媽手症狀久未治療,可能會使腱鞘變得肥厚,造成連結手腕處的表面凸起,形成腱鞘囊腫,因此有機會導致紅腫疼痛。(圖一)
(圖一) 手腕肌腱發炎處
圖片來源:Healthwise
腕隧道症候群
在抱小孩時,手腕可能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也常導致手腕內的神經受到壓迫,引起手腕、手掌、手指內側出現疼痛、麻木和刺痛等症狀,我們俗稱「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病變。我們手腕內側有一個通道,主要通過手部感覺及運動的神經,這一條神經就是我們的「正中神經」。當手腕組織發炎或腫脹時,可能會壓迫到正它,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出現,尤其在夜間或長時間使用手腕後症狀會更加劇。(圖二)
(圖二) 手腕神經壓迫處
圖片來源:Blausen.com staff (2014). “Medical gallery of Blausen Medical 2014”
如何簡易測試自己是「媽媽手」還是「腕隧道症候群」?
「媽媽手」可使用芬克史坦測試(Finkelstein’s test)。先將四指包覆大拇指握拳,往小拇指方向向下移動。若大拇指處感到尖銳疼痛,即為Finkelstein’s test陽性,代表你有可能有媽媽手的症狀。(圖三)
(圖三) 芬克史坦測試
再來「腕隧道症候群」,我們可以做法冷測試(Phalen’s test),先將手腕屈曲,並將手背放在一起,持續壓迫約60秒。如果出現手指麻痺、刺痛或疼痛,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圖四)
(圖四) 法冷測試(Phalen’s test)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alen_maneuver
手腕疼痛舒緩方式
接下來為了防止因長期抱小孩手腕或手指活動受限而影響周圍肌肉,可做以下手部運動減輕疼痛感。所有動作都以舒適,不疼痛原則為主喔!
媽媽手舒緩方法:
- 手部伸展:將四指包覆拇指向下並維持15-2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複5-10次,一天做2-3回。
- 手部運動:
- 手指訓練:先準備一條橡皮筋,手指套橡皮筋並打開。
- 再來手腕訓練:手可握水瓶或啞鈴、拇指朝上將手垂至桌子外緣在手下墊一顆枕頭或毛巾。執行時漸漸將重物慢慢上舉,放鬆休息重複20~30次,一天做3~5回。
- 媽媽手放鬆:可熱敷或泡熱水,溫度大約在35~40度即可,將患側姆指向後壓。
腕隧道症候群舒緩方法:
- 伸展運動:可以幫助減輕手腕的壓力。先抓住掌面,慢慢向後伸展,動作請維持10秒鐘,一天可執行3次。
- 按摩放鬆肌肉:可以把一隻手放在疼痛手的手肘內側地方,摸到內側骨凸處,沿著骨頭近端肌肉肌腱的痛點輕輕放鬆,每個痛點點約放鬆20~30下,一天執行一回。
- 手指運動:第一個手指訓練,先將手指彎曲,十秒後手做握拳。第二個手掌併攏彎曲90度,十秒後整個掌面往伸直,兩個動作可以重複3~5次,一天可執行3回。
運用伸展、肌力運動及放鬆等方式可有效減緩抱小孩時手部疼痛感。如透過執行完上述運動,還是覺得沒有改善疼痛的話,請務必至醫院或是治療所尋求協助喔!
參考資料:
- 莊迺傑、莊宗憲:迪魁文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之診斷與治療
- 江嘉凌、郭憲文、詹廖明義、許仲生:腕隧道症候群臨床診斷方法及影響因素之探討─以中部某教學醫院為例
- 我不是媽媽,為甚麼有媽媽手?
- 媽媽手是什麼?認識症狀、原因及舒緩治療方法,改善媽媽手
- 愛寶貝也要愛自己-遠離「媽媽症候群」(上)
- Phalen maneuver
⬇想了解更多關於愛迪樂復健治療?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透過功能性負重訓練,分享各類族群失能模式下,合適的肌力與體能運動。學習正確核心穩定使動作發力,矯正代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