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上交叉症候群也更新!

撰文者:陳胤甫物理治療師

扭轉型上交叉症候群(The Torsional Upper Crossed Syndrome)

瞭解上交叉症候群的同時,是不是考慮有可能只發生在單側呢?
接著思考為什麼單側的會不會也考慮旋轉也有可能呢?
究竟是不良姿勢產生疼痛?還是疼痛產生不良姿勢呢?

相信願意點進內文的讀友們,想必一定都了解或研究過上交叉症候群,或是還不太瞭解上交叉症候群這裡幫大家複習一下

Janda學者在2006年提出上交叉症候群,主要是在探討上半身肌肉失衡在神經動作方面描述矢狀面姿勢不對稱,作為從慢性動作系統疼痛症候群中恢復的障礙。
上交叉症候群描述了關鍵拮抗肌的肌肉失衡導致頭肩向前頃姿勢和脊柱曲線的相關變化,特別是增加的胸椎後凸以及改變了肩關節的功能。

在過去的十年中,筋膜組織的作用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以前強調其解剖區室和結合的作用,同時最近強調負荷、轉移、感官和動力鏈功能。

在2015年Craig E. Morris作者介紹一種肌筋膜疾病名為胸中筋膜病變 (MPFL) ,描述11例同側胸壁病歷。
作者遇到並隨後將扭轉型上交叉症候群 (TUCS)附加到Janda 的經典矢狀面模型中。

圖1扭轉型上交叉症候群 (TUCS)

圖1

左圖為一個側面(矢壯面)的上交叉症候群2D的模式

  • K線表示:張力比較強肌肉/緊繃縮短的肌肉
  • L線表示:張力比較弱肌肉/長度拉長的肌肉

前後之間形成一個X型我們稱為上交叉症候群。

 

右圖部分X線還是存在著,多了一個前側的三條線

  • 第一條線代表肱骨-胸骨肌筋膜鏈,因為它穿過右胸肌。
  • 第二條線代表肱骨-肋間肌筋膜鏈,穿過胸骨和延伸至對側肋骨。
  • 第三條線代表延伸到下肋骨的肱骨-肋下鏈(同側或對側)

最終連到了 肱骨-對側肌筋膜線,延伸至前上髂脊ASIS。

扭轉型上交叉症候群 TUCS2

圖2

其中患者#7。
A:平躺姿勢患者的頭側視圖,左肩相對於右肩在前方,而左胸肌則顯得高。
B:平躺姿勢患者的 (前至後)AP 視圖顯示與右側相比,左胸/肩高和前傾。
患者不知道任何這些不對稱。

扭轉型上交叉症候群 TUCS3

文獻中提到可能造成的原因(圖三)也提到了治療措施,治療措施這邊就不多撰述。這種整個上肢四分之一的同側姿勢症候群後續可能改變肌筋膜組織的負荷、改變力學和關節的壓力,最後,這是一份回顧、觀察型的研究,非臨床試驗,作者認爲這些觀察值得近一步研究,不過就我在臨床觀察而言,的確是蠻值得再討論的,時常在評估姿勢造成的失能者,其實大多都有上述的現象,希望未來能夠了解更多相關的文獻資料,來幫助臨床更精準的評估與治療。如果對此文的治療措施、研究內容感興趣,可以閱讀該文獻資料。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關於愛迪樂復健治療?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肌筋膜疼痛及骨骼肌肉復健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