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關節運動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增強肌力嗎?

何謂被動關節運動?顧名思義就是有外力協助活動個案或長輩肢體關節的一種運動方式,而外力的來源可能來自:自己(好手幫患手運動)、他人(照顧服務員簡易運動、治療師復健、醫師檢查時)、機器(電動腳踏車、被動關節活動器C.P.M)、重力等等,來協助患者活動關節。

什麼是被動關節運動呢?

關節運動的種類可簡單分為三種:主動性關節運動主動、輔助性關節運動、被動性關節運動。

  • 主動性關節運動:個案主動產生肢體關節動作,不靠外力幫助。
  • 輔助性關節運動:在部分的外力幫助下,個案試著主動移動自己的關節。
  • 被動性關節運動:個案完全不出力的情況下,由外力給予關節動作。

被動關節運動適用對象及禁忌症:

因意識、認知上或身體上的障礙而無法參與主動型態的治療方式,例如:昏迷、癱瘓、完全臥床,但對於 急性期的受傷、手術、骨折、關節炎、關節疼痛腫脹等等,會影響修復過程的,都要特別注意且避免。另外對於骨折風險大的長輩,再執行運動上都要特別小心,例如體重過輕、骨質疏鬆、過去有骨折病史、長期臥床的個案等等。

被動關節運動有什麼成效呢?被動關節的效果有:

  1. 維持關節周邊組織、肌肉的活動度、柔軟度及彈性,避免攣縮、沾黏的產生。
  2. 維持循環及維持潤滑的功能,預防深部靜脈栓塞。
  3. 提供關節肢體動作的意識,給予本體感、動作感、觸覺等感覺刺激,幫助病人重新學習動作。
  4. 減輕及抑制疼痛感。

當然,被動關節運動也不是仙丹,還是有其限制的!!

  1. 被動關節運動無法避免肌肉萎縮,只能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及彈性。
  2. 沒辦法增加肌肉力量及肌耐力,仍必須靠主動性的運動才有效果。
  3. 雖然可以維持循環,但成效沒比主動來的好。

另外我們在執行被動關節運動時,記得要在無痛的正常關節範圍內,當病患有意識在肌肉出力的時候,真正的被動、放鬆關節運動是很難達到的。當然我們過去的觀念總是認為,有痛有效沒痛沒效,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當照顧服務員在提供關節運動時,仍是以安全為前提,且重視和個案之間的溝通及反應的觀察,才可以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