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長輩常常不斷問同樣的問題,該怎麼辦?

對失智長輩而言,短期記憶力的衰退是較常見的,不只是語言的表達會重複,甚至做過的事情也會重複,因此怎麼面對「重複的行為」,除了長輩可能自覺的方式外,陪伴者的同理和換位思考顯得較為更重要,因為改變失智或改變長者想法較難的,但我們能改變自己,決定用甚麼態度和方式來互動,以下幾個觀點提供分享。

一、提問背後的同理很重要

因為每個人可能第一次處理這樣的情形,加上長期僵化的互動模式,其實容易疏於理解長者為何會有這樣的重複的話語,就好比說一個小孩的重複提問,背後原因就有很多種,也許是真的想問,或者問過忘了,甚至想透過這樣的方式跟你互動等等,因此面對這樣的行為,其實都需要紀錄和分析長者怎麼會有怎樣的情形,而非記憶力不好的單一原因。

二、行為產生的觀察很重要

當我們願意理解長輩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去思考什麼樣的人事時地物會讓長者產生這些重複的行為,是否可透過一些嘗試和對照,離長輩想表達的真相近一點,例如:每次發現兒子回家,長者就會不斷重複問話,或者每次想到錢包,就會不斷想找等等,越是了解這些原因,就能操控更多因素,減少衝突和摩擦,要知道他是如何「開始」話匣子。

三、彈性修正的互動很重要

當原因了解後,我們就能依照長者目前失智情形以及現有能力來幫助長者,在前期的時候,長者是有能力透過外在和內在提醒來解答自己的問題。

(1)外在提醒:日曆、時鐘,透過一些方式讓長者在環境中找答案。

(2)內在提醒:自我思考解決提問,問長者:「你怎麼想,你有什麼答案」,當長者能解答自己的疑惑,就不會發問了。

但可能也會遇到真的記憶力退化較嚴重,就能安排活動和情境切換讓長者不要僵化在同一個話題,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忘記想問的問題,進而避免重複的提問。

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嘗試找到可以讓他「結束」話匣子的互動方式,例如長者只能透過不斷的提問你才有回應,因此會不斷重複,因此就需要建立其他適切互動取代這樣的行為,讓彼此互動能穩定,例如都有固定與長者聊天的時間,簡單的回應口氣和字詞,恩、好、我正在聽……等。

四、自在相處的態度很重要

在從小到大的環境,我們很習慣有問必答的文化,不斷的提問可能讓人感到厭煩,而長者的提問很有可能沒有意義或者沒有回答完的一天,我都會鼓勵照顧者量力而為,在有時間和心力時,依照前三點來跟長者互動,但若在疲乏和無力時,我會建議就照顧者放寬心,將這些提問視為一種背景音效,不去過度阻止,減少自己的焦慮,長者的行為不影響他人就好,有時候不是他們願意,可能是大腦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預備好包容的環境和態度去面對,不過度勉強彼此,即使有這樣的行為,其實也不是一種負擔。

透過以上四點的分享,都不會是標準答案,但都鼓勵照顧者可以嘗試用這四個概念發展出屬於自己與長者的互動,讓彼此的關係可以走得長遠,建立更多互動的可能。

 

更多與失智症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