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將認知訓練類化到生活當中?

撰文者:鄭凱文 職能治療師

我們時常聽到中風對於肢體的影響,但其實造成認知受損也是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例如半側偏盲、臉孔失認、肢體失用等,或者是明顯注意力以及短期記憶受損,而去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表現。

然而認知的要素也是民眾較為陌生的領域,因為相較於可見的肢體變化,認知的分類及概念比較抽象且少見,今天要帶大家認識認知復健的基本概念,並學習一個重要的訓練守則。

認知復健大致可分為兩大基礎的介入途徑,第一種為「矯治性途徑」,直接訓練個案受損的認知技巧,並認為個案能夠將這些活動中習得的技巧,自動概化到日常生活當中。第二種為「適應性途徑」,則是利用個案現有的能力,發展代償技巧來增進日常生活的表現。

然而無論是矯治性或適應性途徑,都各有其長處以及限制,所以近年來學者提出結合兩者,會是比較全面的處置方式。我在實務中也發現,有時候個案要直接將認知技巧類化到生活當中,會有較大的困難與挑戰。

而這次要與大家介紹該如何將平常的認知訓練,有系統的類化到生活當中,而這個技巧就是「學習轉移」,由簡至難大致可分為四種程度。

  1. 近程轉移:從目前的訓練活動中,改變一至兩個變項。例如從三列彩色積木中挑出紅色的積木,改為從五列彩色積木中挑出綠色的積木(改變數量、顏色)。
  2. 中程轉移:改變原訓練活動的三至六個變項。例如接續前例,將活動從桌上散亂的撲克牌當中挑出所有紅心的牌(改變形狀、尺寸、顏色、排列方式、手部動作等)。
  3. 遠程轉移:幾乎改變原訓練活動的變項,僅保持一至兩個變項。例如接續前例,任務改為從廚房當中的置物櫃找出料理所要用的鹽巴(僅保留訓練注意力搜尋的主要目標)。
  4. 極遠程轉移:個案可以將訓練活動所學的能力,自動概化到相關的日常活動中。例如在家中衣櫃找出要穿的衣襪、在冰箱當中找出所需的食材、外出購物找到架上所需商品等。

建議大家進行認知訓練時,務必思考如何將技巧類化到生活當中,唯有在不同的情境中去練習,才能更有效率地將認知技巧內化,與大家分享。

 

更多與失智症相關的文章: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失智症療程?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

失智症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