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陳亦璇 物理治療師
姿勢矯正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於長時間坐著工作或使用電子設備的人群,網路上也隨處可見有關姿勢矯正的相關文章。保持正確的姿勢不僅能改善外觀,還能減少因姿勢不良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常見的姿勢矯正輔助工具
市面上常見的姿勢矯正工具有多種,包括姿勢矯正帶(防駝背心)、矯正坐墊、姿勢矯正椅和電子姿勢提醒器等等 (圖一)。
- 姿勢矯正帶:通常佩戴在背部,通過綁帶提供額外支撐來幫助拉直我們的脊椎,來矯正駝背或圓肩的問題。
- 矯正墊、姿勢矯正椅:可以放在椅子上使用,幫助我們保持在坐姿的時候骨盆的中立位置,這樣可以減少腰椎壓力的壓力,以及腰椎骨盆帶的肌肉的痠痛累積。姿勢矯正椅則設計成符合人體工學的形狀,提供良好的背部支撐,在久坐的上班族群當中,一張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是可以延長工作的時間、減少痠痛累積的。
- 電子姿勢提醒器:是一種小型裝置,可以附在衣物上、或是掛在脖子後方,當使用者姿勢不良時,會透過APP發出震動提醒。
(圖一) 市面上常見的姿勢矯正輔助器。圖片來源:網路
使用工具時的注意事項
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
在挑選不同的輔助工具時,重要的事是先了解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樣的「輔助」。舉例來說:時常感到肩頸痠痛,有可能是因為頭部前傾(烏龜脖)、圓肩、駝背等不同因素造成的,若是沒有釐清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樣的輔助而買錯工具,那就非常可惜了。
要逐漸增加使用時間
很多人會誤以為輔助工具有神奇的效果,只要用一次姿勢就會恢復、痠痛也會隨之不見。這其實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長時間的不當使用身體之下,我們的肌肉會漸漸適應,這個改變也不是一朝就會發生的。在矯正的時候也要記得保持耐心,使用這些工具的目的不是立刻解決問題,而是重新訓練我們的大腦建立新的姿勢習慣。
記得搭配適當的運動
運動其實是我們重新建立「姿勢習慣」很重要的一環。若我們只使用被動的方式(姿勢矯正輔助工具即是)來矯正姿勢,那就忽略了姿勢控制上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大腦」。我們的大腦內部有一個姿勢控制中樞,他會告訴我們的身體現在應該要待在空間中的哪個位置。而想要訓練大腦,我們就需要「主動的運動」來達到。很多人現在會選擇在下班後去重訓、或是上皮拉提斯課程,我覺得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累積一天的壓力之後,選擇去活動自己的肌肉,訓練大腦帶著身體回到正確的位置,是對身體的健康很好的投資。
姿勢矯正為什麼重要
姿勢對於疼痛的影響非常顯著,在許多醫學文獻裡面已經紛紛指出:長期不良姿勢會導致肌肉緊張、關節負擔加重,進而讓頸部、肩膀和下背部的疼痛發生的機率增加,這也是為什麼姿勢矯正這個觀念在近期這麼熱門的原因。
在2021年的一篇文獻當中,發現已經患有下背痛的個案比沒有疼痛的個案更容易落入不適當的姿勢(坐姿30分鐘之後,下背痛個案的胸椎後凸、腰椎前凸的角度顯著的增佳),代表這些已經疼痛、更需要維持良好姿勢的個案,大腦對於身體的姿勢控制以及維持姿勢的肌肉耐力都比沒有疼痛的個案來的差。
如果你是已經有下背疼痛的個案,更應該透過「主動」的方法來矯正姿勢。通過矯正姿勢,可以減少這些部位的壓力、重新訓練大腦對於姿勢的控制,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緩解疼痛,並且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forward head posture and neck pain in Iranian office workers.
- Spinal and Pelvic Alignment of Sitting Posture Associated with Smartphone Use in Adolescents with Low Back Pain.
- 姿勢不良與疼痛
⬇想了解更多關於愛迪樂復健治療?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物理治療師是帶你認識身體的領航員」。分享內容跨足運動科學、姿勢矯正、銀髮族退化性等問題,致力於讓民眾從淺顯易懂的文字當中,深入了解疼痛/身體動作相關知識,守護您的健康!
FB:PT_yihsuan
IG:PT亦璇。?中風治療?帕金森治療?疼痛處理?運動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