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陳品祥 職能治療師
近日天氣轉涼,季節漸漸入秋,無形的健康殺手,中風,很有可能正悄悄地往我們襲來。讓我們來從頭了解這個數見不鮮卻又不可忽視的疾病吧!
中風是什麼?如何發現呢?
中風是造成全世界人口失能與死亡的主因,約有六分之一的人在一生當中至少會中風一次。依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近年均列國人10大死因2-4名,每年平均奪走1萬條寶貴生命。
中風是指供應腦部血流的突然中斷,腦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養分,導致腦神經功能缺損24小時以上。
中風的機制雖然複雜,但我們只要記住簡單的「FAST」原則(圖一),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辨別中風前兆,達到提早預防、提早治療的效果。
「FAST」原則是指:
- F代表Face,請對方笑一下,檢查臉部表情是否兩邊不對稱
- A代表Arm,請對方雙手平舉,檢查是否有一側較無力
- S代表Speech,請對方重複你說的話,評估說話是否清晰
- T代表Time,若有以上其中一個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
(圖一)中風徵兆
中風了怎麼辦?
儘早接受治療是中風處置的不二法則,然而病人以及照顧的家屬在面對漫長的治療以及復健過程時,容易感到迷惘不知所措,讓我們來簡單的認識中風各時期及其注意/治療事項,建立起清晰明確的概念吧!
- 加護病房期:此時期復健部門能展開初期的病情評估及身體保護運動指導等,以減少臥床不動所帶來的併發症。
- 急性住院期:生命跡象穩定後,會轉入一般急性病房,便能評估擬定復健計畫,並依照病人狀態,進行床邊治療或移動至治療師積極治療。
- 慢性住院期:此時大致的病變部位和程度才趨於穩定,以治療是積極治療為主,以職能治療為例,治療重心將漸漸轉向以生活功能導向的目標。
- 居家社區期:回家療養後,可持續進行門診復健,也可申請長照2.0復能項目,讓治療師進入到實際居住或周邊的場域,提供更貼近病人、更以回復生活功能為目標的服務。
家人中風,我該怎麼辦?
家人復健不配合,是不是只能放棄了?
復健對於家屬或者長輩都是個長期難熬的時期,過程難免灰心喪志,我們可以先同理個案的情緒,知道情緒低落是十分正常的,再透過與長輩、治療師的持續溝通,找到長輩真正的需求,一同建立合理可達成的目標。
家人復健都沒什麼效果,是不是不夠努力?
中風的恢復程度因人而異,若常專注在長輩動作上的復原幅度,焦慮是再所難免的,甚至會進而影響到長輩的情緒和動機。我們更應持續和治療師保持溝通,去做長輩實際能做到的目標動作,去達成生活上需要自己執行的任務。
中風雖然可怕,但我們更應重視它。提早發現,提早治療,遇到時不慌張,讓我們一起用一份關懷同理的心,陪伴長輩一起面對它。
更多跟復健相關的文章: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中風復健?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