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又起,如何藉適度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已經超過兩年。除了戴口罩、打疫苗和減少群聚外,維持適當的運動習慣也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運動能增強身體免疫力是眾人皆熟知的道理。然而,對於預防COVID-19,研究更進一步地發現,其效益更超乎眾人所想像!根據2021年南韓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規律運動習慣與較低的COVID-19感染風險、疾病嚴重度與死亡率相關。除此之外,規律運動甚至還有機會可以增強疫苗的防禦力!面對本土疫情再次升溫,我們該怎麼運動才能最大化體內免疫力呢?

掌握適度運動原則,切勿過猶不及

研究指出,運動強度與上呼吸道感染風險呈J型相關性(圖一)。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會使得身體分泌大量的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而過高的皮質醇會導致內分泌調節異常,使得身體出現「免疫空窗期」反而降低了免疫力。因此,如果是以增加免疫力為運動的主要目的時,應避免進行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如全馬馬拉松。

運動強度與上呼吸道感染風險相關性

(圖一)運動強度與上呼吸道感染風險相關性

相對地,研究發現,一周三到五次、每次三十到六十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對於增強免疫力有最大的效益。運動種類建議以室外的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或是騎腳踏車等等。一方面保持空氣流通,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日曬讓身體合成維生素D。

 

如何確定運動強度為中等強度?

至於要如何確定自己的運動強度落在中等強度的區間,則可以參照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所建議的方針檢測:

  • 簡易測試法:從事該運動的同時,尚可以正常地進行對話但沒辦法唱歌。
  • 監測運動心跳:該檢測方式需要有可以測量心跳的設備,如運動手錶。先依據自己的生理年齡計算出最大心跳(公式:最大心跳=220-生理年齡),再將自己的最大心跳,套入公式中確定中等運動強度的目標心跳(中等強度目標心跳=64%~74%最大心跳)。最後,運動時透過運動手錶上的數值,監測自己的運動心跳是否落在目標心跳之區間內。

以下提供計算中等強度目標心跳之範例:
以一位生理年齡為二十歲成年人為例。首先,先計算最大心跳,最大心跳=220-20=200下/分鐘。再依此計算所對應的中等強度目標心跳,中等強度目標心跳=64%~74%x最大心跳=64%~74%x200=128~148下/分鐘。最後,記得運動過程中,確定自己運動時心跳落在該區間即可。

 

身處在現今與病毒共存的時代,一起藉由適當運動,不但可以舒緩疫情帶來的壓力與焦慮,還可以達到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效益!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底下留言、追蹤粉絲專頁!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運動表現相關流程?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提升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