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變老,也慢慢陪伴,給照顧者的一堂課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在長照2.0尚未開始前,已經在各社區居家服務各類長者,隨著經驗的增長,在長者背後默默守護的照顧者們,也是需要被守護的,照顧者也會有壓力,很多話說不出口,很多事無法做,久了自己的生活也變質了。以下想分享幾個照顧故事和觀點給您,讓你有機會看見。

一、接受老化,而不是忍受老化

照顧者最常問我的問題前三名,不外乎就是長輩會不會好,他可以變健康嗎? 他的狀況會變得更嚴重嗎? 如果我老的話,長輩該怎麼辦? 往往這樣的煩惱糾纏著照顧者,照顧者常感到心力憔悴,好像看不到轉機,照顧好像沒有終點……。

但世上有哪一個人不會變老呢? 而面對老化的家人和自己,往往需要並不是做了什麼? 而是自己該如何看待接受老化?老化是生命的一部分,若你同意這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就可以放下一些喘不過氣的想法,去思考如果是十年二十年的旅程,我的長輩應該”能”怎麼過,我”想”怎麼過,陪伴不是一時的,怎麼樣可以陪伴一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二、什麼是最好的照顧

我的長輩應該”能”怎麼過,我常看見最用心的照顧者,往往也是壓力最大的,會想是不是還有什麼東西沒給長輩,是不是花的時間不夠多,我夠不夠孝順…..等,但你聽過「過度照顧」嗎? 我曾經看過一個長輩有三個外傭照顧加兩個家屬照顧,打掃一個、餵吃飯一個、陪出門一個,幾月過後,長輩就臥床了,每天看著家中的天花板,我曾問這長輩,過得還好嗎?他其實告訴我很想趕快離開……。

照顧固然很好,但我想照顧裡面是需要學習的,好的照顧其實是可以讓長輩自己能做選擇、有能力做想做的事情,照顧者提供是協助和陪伴,幫助長輩走出自己的老化後的第三人生,如何透過居服員、治療師、輔具、環境、資源等等,讓長輩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我想這就是很好的照顧,我們照顧小孩,也才開始學習為人父母,越照顧小孩越獨立自主,而照顧長輩,我們也正在當一位陪伴者,學習如何越照顧長輩也越來越能獨立自主。

三、在愛裡面有距離

我”想”怎麼過,我想是很多照顧者不敢去思考的一個議題,他都過不好了?我怎麼可以想到我自己? 每次有照顧者告訴我:「壓力好大,很疲倦很無助」我都會溫和的問他:「你多久有沒有愛你自己了」我們都知道陪伴是一段旅程,很多人中間選擇先下車,因為他自己已經沒有辦法照顧下去了,因此怎麼樣愛的距離,是照顧者可以持續走下去,我想是相當重要的。

長輩過得好不好,其實跟有沒有照顧者不太有關係,因為長輩主觀感受外人無法決定,你只能決定你的主觀感受,因此需要學習將無法掌控的事情放手,回歸到陪伴,你才能看見自己。用照顧別人的方式照顧自己,自己也會老,自己也需要被照顧,給自己能給的,說出真實的自己,不想和解也不用勉強,這才能繼續陪伴,也能避免長輩離開後生命中的空虛。

四、找回自己的人生

最後鼓勵你,你的人生不會全部只是照顧這個課題,你需要把這個課題當作生命的一小部分,更多是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還有什麼要過,有哪些事情想要做,學習照顧自己的健康而避免被照顧,學習愛自己,才更多能力愛別人,因此可以去上一些喜歡的課程,兼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和任務,完成一些你人生的其他角色(照顧者只是其中一個),當你仍覺得很需要幫助,其實可以找尋每個縣市照顧者協會、參與相關的照顧者團體、找到專業治療人員做討論

希望以上四點建議,能幫助你有照顧的新思維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