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懶得運動?教你從生活中養成運動習慣!

貪圖安逸是人的天性,我們吃飯、睡覺不會忘記,但為身體健康的運動卻常常忘記,導致年長後骨質疏鬆、肌少症,甚至跌倒後容易骨折而住院。運動不僅是一般人的基本運動,若需要復健的朋友更需要養成習慣,這篇是希望教導大家可以把生活融入運動,運動即生活,生活即運動。

養成習慣,從日常生活做起

養成習慣的書籍屢見不鮮,但真正落實的人有多少?
其實養成習慣不用很多意志力,想想一天當中有什麼事情固定會做,例如:吃飯、刷牙等等日常生活,如果將該做的運動或是復健動作融入進去,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不少運動。
獎勵機制也是一個方法,做完某項運動後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也同時會讓運動的動機提升。如果這樣還無法養成習慣,也可以透過環境、樂趣、個人能力來設計屬於自己的運動計畫。

 

增加動機:環境面相

首先,所謂耳濡目染,即環境對人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果擺一個啞鈴造型的水杯,喝水時就更有意願去做一些啞鈴的健身動作(圖一),又比如家裡擺不論震動機、倒立機,偶爾就會想要做一下器材,這就是重複曝光效應,常接觸的會比較容易習慣。

除此之外團體的社會環境也會影響行為,當被治療師建議嘗試健身的朋友,但卻害怕進到健身房,可以尋找身旁有健身習慣的朋友一起健身,不僅增加互動也能達到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啞鈴造型的水杯

(圖一)啞鈴造型的水杯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p1L7y8

 

增加動機:樂趣面相

除了環境因素,樂趣因素也非常重要,當小孩常常駝背,與其用命令用強迫的方式,不如用遊戲產生興趣,可以練習頭頂著東西往前走比賽看誰不會掉,以這樣充滿樂趣的方式練習身體挺直,就會養成好習慣。(圖二)
而復健動作中每個運動也都可以增添一點樂趣,當長期駝背被教導要收肩胛骨的朋友,但單純做這個動作沒有動機,可以嘗試使用拉力繩練習收肩胛骨的動作,兩個人互相比賽看誰不會被拉動。

頭頂著書

(圖二)頭頂著書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Dymanj

 

增加動機:個人能力面相

而最後從個人因素來看,每個人興趣能力需求上都不一樣,這部分可以透過治療師與認識自己的狀況,就能一同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當找到效果適合自己的運動,就會有維持下去的動機。(圖三)

比如對唱歌很有興趣的病人同時也想要練核心,可以搭配唱歌的發聲練習訓練核心的穩定性,這樣絕對讓動機提升不少。

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

(圖三)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

經過不同面相來增加運動動機,並讓運動融入生活,經過幾個禮拜,我相信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如果對於自己運動的選擇有疑慮,或是懷疑是否需要矯正的朋友可以找愛迪樂評估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運動表現相關流程?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提升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