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楊昀霖 職能治療師
許多失智症家屬,擔憂長輩做出許多不符合邏輯事實的問題行為,有的是擔心長輩會持續退化,有的是擔心會造成生命安全,有的擔心影響與長輩之間的關係,除了服用藥物有甚麼辦法可以避免長輩的問題行為嗎?
超過九成以上的長輩,都會出現問題行為,包含妄想錯覺、幻覺、情緒障礙、迷失遊走、不適當行為、暴力、不清潔、抗拒、重複性行為,或是各種不適當的行為,造成照顧者的困擾與壓力
有的人說他們是病人無法改變,有的人說要有耐心,有的說只能吃藥,但只能這樣嗎……?
讓我們了解一下問題行為
「行為」會產生背後一定是有所「需求」,而失智者常見的「問題」就是「認知失能」,認知失能可能是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失能等。
舉例來說,為什麼長輩會大聲咆嘯指著你的鼻子說:「把我的錢包還來!」長輩心中的「需求」也許是想買東西,他是記得自己錢包裡有錢的,但「認知失能」就是忘了自己錢包放哪裡,因為找不到所以感到很「焦慮」,才會生氣地認為錢包是被身旁的你拿走的!
網路上其實宣導了很多,不要質疑、不要否定長輩,陪著他找出來就好了,千萬別直接拿給他,這會直接讓他認為真的就是你拿走錢包的!
與失智長輩的溝通技巧
跟長輩溝通時掌握大原則:3多(多表情、多肯定、多耐心)與5要(要理解、要明確、要告知、要認同、要尊重),讓長輩可以更在自在的情境下,與你溝通。(圖一)
(圖一) 與失智長輩的溝通技巧-3多5要
這其實就是很好的方法,行為的當下我們要處理的是長輩「需求」與「情緒」,直接糾正他們的行為其實意義不大,更多的例子可以看失智友善商店的示範:
那難道「認知失能」就沒有辦法了嗎?
有的人會說他們是失智者學不會了,失智者確實很難學習新技巧,但是幫助他們回憶舊有的記憶其實還是有機會的。
其實記憶要鞏固最重要的就是重複練習,實際上可以怎麼操作呢?
我們可以將「重複」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平時就可以多帶著長輩去看錢包的位置,或偶爾主動提醒錢包放的位置,甚至讓長輩自己講出來錢包放哪裡,就會加強長輩對於錢包位置的印象,才不會等到找不到錢包時產生情緒產生問題行為
更多指導的細節可以參考:
也就是行為當下處理「需求」,平時在加強「認知」
當然上述只是舉例原則,實際上的情況根據長輩的個性、認知能力、行為種類都會有不一樣的策略,策略執行也有很多眉角,例如要考慮到長輩的注意力、記憶力、自尊等,也要考慮到家屬的照顧量能。
所以我們治療師到案家時,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其實都在和家屬討論,了解長輩的過去與、現在的能力、可能的需求等,再去制定策略,剩下時間才指導長輩。
當然有的還需要配合藥物調整,這就要跟醫師討論,但基本上行為處理跟藥物本來就是不衝突,應該同時進行的,世界上根本沒有吃了會變聰明的藥,只有經過不斷地適當練習與經驗累積,才會進步。
以上就是一些經驗整理分享,問題行為有的確實不好處理,但有的其實還是很有機會的,多看見長輩的能,其實還是有很多可能的!
有相關問題歡迎來諮詢我們愛迪樂,這邊有專業的職能治療師團隊可以協助您改善失智照顧問題。
更多與失智症相關的文章:
- 一天一桌遊,失智遠離我~
- 如何引導失智症長者執行運動?
- 正念,給失智症照顧者最好的心靈禮物!
- 失智長輩常常不斷問同樣的問題,該怎麼辦?
- 家中長輩有輕度認知障礙怎麼辦?會變成失智症嗎?
- 該如何將認知訓練類化到生活當中?失智長輩常常不斷問同樣的問題,該怎麼辦?
參考資料: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失智症療程?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

職能治療雖然沒有辦法延長他們的生命,但卻能協助他們完成日常、工作、休閒等大小事,即使沒有減輕他們的病苦疾患,但我會用教科書上的知識與創意,陪伴他們譜寫生命中最基本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