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陳品祥 職能治療師
無論是寒流來襲時刺骨的冷風與低溫,或是白天出太陽、晚上冷颼颼的極大溫差,都會讓血管收縮異常,導致中風的機率大幅上升。
根據國科會的一篇研究指出,冬天發生缺血性中風的機率比夏天多出了百分之二十,而支持低溫會提升出血性中風發生率的文章更是不勝枚舉!
因此,天冷時好好注意保暖,才能降低低溫對我們的影響,把中風的可能性減至最低。
另外,曾中風過的人再次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九倍之多,中風患者更需懂得禦寒的重要性。
以下,就讓我們用簡單易懂的保暖三四五,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過個好年!
保暖三四五
注意冷暖溫差大的三大時間點
溫差,是冬天導致中風的主因。有時溫暖的狀態,反而是我們不可輕忽的時刻,因為此時血管正處於舒張、散熱的狀態,若瞬間到寒冷的環境,血管收縮快,就容易讓血管破裂,或是讓血管的斑塊剝落形成血栓。反之,從寒冷入溫暖,亦是如此。
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三個冷暖溫差大的時間點:
- 剛起床
- 出門時
- 進室內
進到寒冷的地方前,先穿好保暖衣物;進到溫暖的地方後,保暖衣物等呼吸穩定後,再一件一件慢慢脫去。
保暖身體四部位 (圖一)
- 頭部:作為中風發生的所在處,保暖物品一件也不可少。我們可以藉由毛帽、禦寒外套連身帽來暖和頭頂,或者使用保暖耳罩來保護頭部最易冰冷的雙耳喔!
- 脖子:脖子是全身上下對於冷最為敏感的部位,不僅容易導致受寒、呼吸道疾病,也會大大影響血液流動。保護脖子受寒很簡單,選擇一條適合你的圍巾或圍脖就對了!
- 膝蓋:身體血液受到重力影響,約有70%集中在下半身。因此,腳部受寒會使血液循環減慢,減少血液回流心臟。若是膝蓋容易冰冷的夥伴,可以穿著腳套或膝蓋保護套。
- 腳趾:腳趾是血液最難到達,也是身體最低溫的地方。我們在家可以透過泡腳來暖和腳趾,而在穿著上,則建議可以穿著五趾襪,不僅不會勒住雙腳影響血液循環,還可以吸收汗腺發達的趾尖汗水,保暖又吸汗。
(圖一) 保暖身體四部位
起床謹記五口訣
前文提及的三大時間點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起床時,這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但也是中風發生的關鍵點。五口訣分別是:
- 慢
- 熱
- 起
- 穿
- 行
我們要避免一醒來就立即跳下床,可以先在床上做簡單的伸展、暖身活動,起身後,再來把前一晚準備在床前的衣物穿好,緩慢離開床,並且不急著立即盥洗,而是先準備溫開水,身外體內都做足保暖。
其他冬天注意事項
泡澡時間不宜過久
天冷時,長輩常喜歡在自家浴缸中泡澡,此時要特別注意出入浴缸時的安全、離開浴室時的溫差。另外,有慢性病及高血壓的長輩,也不建議泡澡的時間過久。
補充足夠水分
夏天時容易口渴,自然地喝了很多水,而在冬天時,喝水也十分重要,因為冬天時,身體容易變得乾燥、水分不足,進而影響血液黏著度,導致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大家喝水量都要達到每日2000cc,且以溫熱水為主。
冬天時的中風數據固然可怕,但保暖非難事,讓我們熟知簡單的「保暖三四五」,一起擁有無懼的好生活。
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祝大家都能做好保暖防中風,健康快樂過好年!
更多與中風相關的文章:
- 過了黃金復健期,還要繼續復健嗎?
- 上肢復健方法百百種,該選哪一種?
- 中風後雙手如何復健?一條毛巾就搞定!
- 「雙重任務」讓中風患者走得更穩更安心!
- 短期內看不到成效,不知道復健安排對不對?
- 腦中風各種訓練手法,訓練該如何安排時間,才能有效恢復日常生活?
參考資料:
-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 Full article: What is it with the weather and stroke? (tandfonline.com)
- 入冬首波寒流報到,低溫下探6℃!掌握保暖3重點部位,防中風、心肌梗塞 (edh.tw)
⬇想了解更多愛迪樂中風復健?歡迎點擊按鈕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