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林鈺祥 職能治療師
在超高齡社會的未來,若有好的陪伴方法,能讓長輩過得更好,因此如何陪伴長輩健康變老,是身為兒女很重要的課題,此時就會需要調整自己的觀點和技巧,才能與長輩建立好的陪伴互動,進而幫助長輩健康老化,同時讓陪伴這段路可以走得成功且順利。
在陪伴長輩的過程當中,最常因為下列情境「沒有自主、沒有動機、沒有成就、沒有參與」與長輩起衝突,長輩情緒不好,照顧者也感到壓力大,為了改善這樣的衝突,就需職能治療專業的建議和幫助,來教導陪伴中實用的觀念和技巧,讓你第一次擔任照顧者也能逐步上手,以下四大觀點,相信可以為你帶來在陪伴長輩上更多的想法和技巧,進而創造良好的互動關係。
自力支援,讓長輩有能力做決定
在東方的文化,百善孝為先,因此在照顧長輩上不遺餘力的提供很多建議和資源,凡事都幫長輩做好決定,給他最妥善的照顧,成為無時無刻的管家或保母,但長輩常常會有不領情的情況發生。
為甚麼呢?讓我們換一個角度想,其實長輩有他的人生,有自尊和獨立性,也會想自己做決定,因此為了減少衝突,多一些對長輩的理解,多給長輩一些選擇的機會,讓他有能力決定生活,我們就像是建議和關心者,給予不一樣的想法和可能,減少限制,讓長輩逐步改變,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有掌握感。(圖一)
(圖一) 長輩自行安排的課程表,每個活動卡上都有QRcode
規則取代規定,讓長輩有動力做
延續上面的議題,我們身為照顧者,我們仍然有很多事情是希望長輩去執行的,但其實長輩常不接受命令語句,容易引起賭氣、反對、抵抗等,顧及長輩自尊心要有方法,你可以參考下列技巧(圖二):
- 以獎懲明確的規則方式,讓長輩願意參與在規則中,例如若希望長輩去運動,就能建議說:「若你願意去運動,我假日帶你去餐館吃飯。」他若願意去,就是主動選擇參與在這個規則,自然負面情緒就會少。
- 給長輩選擇的機會,皆有商量和彈性空間。例如希望長輩出門去公園,長輩會嫌遠,就能建議說:「今天好不好?走到樓下、走到路口、走到公園,我們選一個嘗試,讓我們運動一下更健康」
- 在選項中,解釋好選項的原因,也分析壞選項的後果,利用漸進式的耳濡目染,長輩逐漸願意選擇好的選項。
(圖二) 不靠命令,透過簡單的規則,讓長輩自然而然地排隊起來
適量引導和放手,讓長輩有成就感
很多照顧者會不小心犯一種錯,面對長輩參與活動時,會熱切幫長輩完成任務,讓大家看見長輩的好表現,反而對於長輩的表現、學習和成就感會打折扣,甚至有負面效果,因此引導應該適量,幫忙程度要漸進式調整,長輩能勝任就以獨立完成為目標,還不能勝任的,需要思考怎麼逐步讓他可以獨力完成,你可以試試下列幾種方式(圖三):
- 漸進式的引導操作:長輩在學習時,建議都先以口語的方式引導長輩,若發現理解上有困難,就可以照顧者先做一次,長輩跟著模仿做,若還是不理解,才是帶著長輩的手完成作品,但都不要照顧者自己完成成品。
- 重點在有沒有學到,而不是產生挫折:照顧者和長輩都不需要急,因為越急表現可能越不好,就容易挫折,因此建議照顧者可以先學會全部流程,自己慢慢教導長輩完成,讓長輩沒有時間壓力,可以有效學習和提升成就感,也加深彼此的陪伴關係。
(圖三)適量的引導,讓長輩都有機會自己完成,甚至有成就感之後,會幫忙引導沒有完成的長輩
引導多元化,讓長輩有參與感
最怕的境就是照顧者已經費盡唇舌,長輩卻毫無反應,長輩也不知道如何參與?怎麼讓長輩有參與很不容易,那以下技巧我們可以來嘗試。(圖四)
- 多感官刺激的引導:人的學習除了聽著學以外,還有看著學的模式,在引導長輩的時候,減少過多的解說,可以多以視覺的方式引導,例如將成品拿靠近長輩給他看、照顧者邊做邊讓長輩模仿、一步一步模仿是好的,也能透過手把手地引導,帶領長輩去操作每一個步驟,都能幫助長輩參與。
- 拆解步驟與分工合作:當課程難度高時,能透過步驟分解化,簡單步驟讓長輩完成,困難步驟照顧者幫忙,分工合作完成課程任務,使長輩參與不無聊,當長輩逐漸學會,進而能鼓勵分擔多一點任務步驟,使長輩參與更有成就感。
(圖四) 透過各樣的教具,讓長輩有動機參與動腦活動,強調視覺的引導和拆解步驟分工合作,長輩也能學會新活動。
結論
陪伴的方法千萬種,因為每個長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照顧者也是,因此每一段互動關係沒有標準答案,建議照顧者保持彈性,不斷學習與成長,持續活用四大觀點活用會漸漸找到與長輩有效的陪伴方法
- 自力支援,讓長輩有能力做決定
- 規則取代規定,讓長輩有動力做
- 適量引導和放手,讓長輩有成就感
- 引導多元化,讓長輩有參與感
參考資料:
- 錸工廠
- 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
- 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

人的一生是可以多些可能的! 透過活動設計、遊戲體驗和專業課程,幫助每個人找到意義和價值,相信每個人都能定義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