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陳亦璇 物理治療師
大家都知道久站、久坐很容易引起腰痠背痛,但我很常被問到的是:到底多久才算久?
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不存在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能力、身體耐力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的身體也會隨著年齡、睡眠狀況、是否有運動習慣,而有所差異。
與其去用一個確切的時間點定義,不如透過瞭解身體再承受過度壓力之下的反應,對於日常保健會更有幫助!
久站久坐的定義
根據EU-OSHA的定義,只要維持坐/站姿2小時或是以上,就會被稱為久站/久坐。這樣的情況有以下3個特色:
- 身體消耗的能量非常低
- 必需維持一個坐姿/站姿
- 雖然身體耗能非常低,但仍須消耗能量來維持姿勢
在眾多醫學文獻當中,對於久站/久坐的定義都不盡相同,目前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可以告訴我們,坐/站多久一定會造成身體的傷害,無法有一個一致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每個人身體狀況都會有一定的差異,要注意的反而是維持坐姿或站姿對自己身體的影響。
久站久坐對肌肉骨骼的影響
對於我們的肌肉骨骼系統來說,維持特定的姿勢所帶來的影響,其實比變換姿勢來的更大。在維持特定姿勢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用來維持姿勢的「慢肌」會感到疲勞,這時候我們的身體會開始使用「快肌」(也就是用來做出動作的肌肉)來協助維持姿勢。偶爾使用快肌來幫忙維持姿勢倒也還好,但是常常這樣不適當的使用,反而會讓身體習慣使用快肌來維持姿勢,未來在其他需要長時間維持姿勢的情況下,慢肌反而就不會協助維持姿勢了(圖一)。
(圖一)快肌慢肌的收縮模式 (圖片由陳亦璇物理治療師繪製)
A圖為一般情況,慢肌的參與比例較高(圖中以粗細代表參與比例),圖B則為在長久姿勢下,快肌出力比例大於慢肌的情況。
這裡很重要的是要知道,久站久坐會影響我們使用身體的習慣,而這個被改變的習慣會繼續跟隨我們到各種情境之下,包含上班、通勤、坐長途車等等,反而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快肌越來越緊繃、慢肌越來越無力,而疼痛也會漸漸累積。
物理治療師建議
WHO建議我們:「保持活動比不動更好」,在EU-OSHA的建議當中也提到:「最好的姿勢是下一個姿勢」。若能在生活當中,盡量的保持活動,對於上述的肌肉骨骼影響是會很有幫助的。但是對一般台灣的上班族來說,一天當中的時間大多是維持在坐姿,這時候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
我們可以在坐著的時候,變換不同的坐姿。
以下提供兩個變換坐姿的原則:
- 重心的移動:平常在坐的時候,大部分的人身體重心會偏向後側,因為偏向後側的時候我們的腰更容易靠到椅背。所以我們可以每20分鐘左右,讓身體移到前側,讓腰部稍微離開椅背,甚至重心移動至更前方,都是可以有效變換坐姿的方式(圖二)
(圖二)變換坐姿以改變身體重心
- 改變腳擺放的位置:腳的位置可以透過大腿開合、以及腳板的位置來做改變。每20分鐘左右我們可以讓大腿稍微分開,此時髖關節也會在比較容易放鬆的位置,或是腳板稍微前後變換位置
很多上班族都會去買市售的椅墊、或是腰靠的軟墊來支撐自己的坐姿,其實這些產品反而會讓人固定在特定的姿勢過長的時間。其實更一舉兩得的方法是工作時記得多喝水,藉由去上廁所的時間讓自己活動一下、改變姿勢,會比固定坐姿來得更好喔!
更多與久站、久坐相關的文章:
參考資料:
1.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2. Prolonged static sitting at work
3. Methods of Assessing Sedentary Behaviour
⬇想了解更多關於愛迪樂復健治療?歡迎點選下方按鈕⬇

「物理治療師是帶你認識身體的領航員」。分享內容跨足運動科學、姿勢矯正、銀髮族退化性等問題,致力於讓民眾從淺顯易懂的文字當中,深入了解疼痛/身體動作相關知識,守護您的健康!
FB:PT_yihsuan
IG:PT亦璇。?中風治療?帕金森治療?疼痛處理?運動促進